家园共育

尊重孩子 走进孩子

时间:2015-09-25 10:33:22 阅读:859次
东营市海河幼儿园 陈  瑗
 
  曾经拜读过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字里行间传达着教育者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颇深。九月份一开学,乘着争做有师德的优秀教师之风,我们又有幸拜读了尹老师的另一本教育读物《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发下书后,大致看了一下扉页和目录,一片一片的教育案例已经让我瞠目结舌,那样的贴近孩子,那样的美丽质朴。虽然两本书落脚点都是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一、规矩太多,难成方圆。自古以来,整个社会传承的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但是在这本新作中,尹老师提出,在儿童教育中,“规矩太多,难成方圆”。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说不能溺爱孩子,必须严格教育。可是,是否想过,严格的教育和规矩,我们的孩子,受束缚的多了,她幸福吗?快乐吗?遵从了他内心的本能吗?以下是尹老师新作中的一些话,很值得我们反思。
  一个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是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面对幼小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首先想到如何给孩子自由,而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规范,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向孩子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并且经常为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不遵守这些规则而去批评孩子、惩罚孩子,那么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只可能打造出一个刻板者、自卑者和偏执狂。
  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在规则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力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 
    虽然每个儿童都会出于无知和调皮,在某一阶段某些事上“没规矩”,尤其男孩子,更愿意探索和挑战,更显得“不听话”,甚至具有破坏性。但一个单纯的儿童从来不会没底线,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对人对事没有恶意,就不会有过度的挑衅,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能变得习惯良好,行为得体。 很多精英人物,在回忆童年时,上树掏鸟窝,到地里偷西瓜,甚至三天不洗脸,打架等等,所有这些“坏行为”都是有趣的童年记忆,却完全影响不到他们成年后的道德面貌和行为能力。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不要担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日常生活中不处处限制和压抑孩子,至少就是为孩子提供了正常的精神成长条件,对于精神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无论好坏,都会沉淀为正面经验。  
  若是作为家长的话,我很能接受这些说法。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规则对一个班集体来说自然必不可少。为了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都会给班级、孩子制定这样那样的规矩。出去玩游戏,孩子要听从老师的指令;孩子排队,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等等。可是,我们絮絮叨叨、一遍一遍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和规则意识真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吗?我们会回答:“没有。”你看户外活动时,刚一声令下,可以去玩了,小家伙们就像挣脱了缰绳的马儿一样奔跑起来,那么的开心雀跃。
  有时候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真的不给孩子定规矩,他们自然就能表现好?”拿着尹建莉老师的书反复琢磨,我终于想明白了:订立规则不能只是老师说的算,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一起参与制定规则,当然这并不是简单地停留于孩子说,老师记。需要老师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并且充分发挥孩子的绘画能力,将规则进行绘画或口述日记形式展现,图文并茂,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且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活动空间给孩子,要不停的实践并完善,使规则切实可行,体现出孩子是班级的主人,参与、平等等现代教育理念。制定规则,要努力把单项制约变成一种正面鼓励和双向约定契约。
  第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三: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对我们来说是教育技术,更是爱的体现。
第四: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中,要关注每个细节中的教育。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现在,我正努力从教育误区中走出来,不断提醒自己要对孩子实施最美最为简单的教育。永怀一颗平常心,尊重孩子,走进孩子,更要无条件的爱孩子,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祝福每个孩子沐浴最简单、最美好的教育。
 
专题专栏